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境内巴延图古尔山北麓的滦河,潆洄蜿蜒,流经内蒙古高原和燕山山地,在昌黎县城西偏北32.7公里处的武山西麓入境,沿县域西境南流,在县域南境又转东,在县城南偏东36公里处的王家铺村东南偏西部位注入渤海。滦河流经昌黎县境部分长达77公里,流域面积为.4平方公里。
滦河为山溪性河流,沿途支流很多,常年有水的达余条,其中河长在公里以上、流域面积大于0平方公里的有9条,水量比较丰沛。滦河上游坡陡流急,流入昌黎县境以后进入地势比较平缓的平原地带,流速骤然减慢,河槽拓得较宽,极易淤积。在历史上,滦河下游的河道由于径流量年变差及含沙量过大,又因地质构造活动频繁,曾数次变迁。据卫星照片显示及遥感水文分析,在12世纪以前,滦河还在由迁安市经滦县西部的雷庄一带冲出丘陵地带,向南经柏各庄附近,在唐海县境入海;到12世纪以后,就改由滦县与昌黎交界处的现今河道冲出丘陵地带,先向东南,经昌黎县境的朱各庄(主要在指挥一带)、马坨店(主要在大夫庄一带)、龙家店(主要在晒甲坨一带)、西沙河、团林等乡、镇的一些村庄一线入海,后由靖安镇和围杆庄、毛河北等村庄一线入海,从而给昌黎县境南部的平原地区留下了的比较宽阔的沙带。大约在元朝泰宗元年(年)之前,滦河又改由如今的滦南县境的马城、长凝、高各庄、柳赞一线入海。后来,滦河又在乐亭县的徐家店村北分为两支,西支为西滦河,又称定流河,由刘家墩一带(今大清河口)入海;东支为东滦河,又称葫芦河,由老米沟一带入海。明朝景泰三年(年),东滦河淤塞,河水流经西滦河入海;到清朝嘉庆十八年(年),西滦河闭塞,滦河改道经东滦河入海。清朝同治六年(年)夏天,滦河泛滥,河道又向东北移动,由昌黎县境在道光三十年(年)淤塞的甜水沟(拗榆树东南)入海;清朝光绪九年(年)至民国四年(年),滦河主河道再经左右摆动,基本确定到现今的位置。年,甜水沟又淤塞,滦河开始经现河道入海,同时也基本确定现河口的位置。
滦河的冲积扇比较发育,其冲积扇有新老三个,最老的在西部,大约形成于几万年以前;较新的在东北部,即今昌黎县境内的冲积平原,约形成于年以前;最新的在前两者之间,形成于多年前的唐朝。如今,在河口处形成新三角洲向海中延伸的速度也比较快,据年至年积累的资料计算,平均每年向海中延伸米。年滦河在莲花池(原属昌黎县管辖,今属乐亭)村东入海,现在那里距海已达5公里。自滦河改由今河口入海后,昌黎县南部平原被分割为河南部分和河北部分;在此期间,由于滦河河道动荡不定,时常泛滥,昌黎县的不少沿河村庄遭到冲毁,被迫分迁至河道两岸重建。年12月,滦河对岸区域全部划归乐亭县管辖,致使滦河入海口附近的新河道成为昌黎与乐亭之间区别于传统老河道的新的界河。
滦河在这一带的作用,正如李大钊在其于年夏天写的《五峰游记》一文所说,是“旧生活破坏者”,又是“新生活创造者”。它的河身徙移无定,经常泛滥,给下游沿岸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灾难,但它又为生活在两岸的人民带来了不少舟楫和农耕之利。新中国成立以后,昌黎人民在滦河沿岸加筑了滦河大堤,修补了滦河小埝,治理了西沙河、崖上西沟、崖上东沟等沿岸支流,建起了朱各庄、马踏甸、南石各庄等扬水站,并在滦河入境处修筑了引滦灌渠闸口,兴利除害,使滦河开始主要造福沿河流域。特别是潘家口、大黑汀等水库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游建成以后,滦河洪峰受到节制,下游河床逐渐趋向稳定,滦河“浪荡河”的历史已经在近三四十年基本结束。
滦河的水路运输历史悠久,境内的靖安、会里、赤崖等处均曾设有卸货栈房,主要接纳口外的木料、口蘑等货物;至民国末年,河运基本废止。过去,境内有樊各庄、史家口、王家楼、郝家园、套里、信庄、王各庄、赤崖、石各庄、少佛林、大滩、拗榆树、马庄子等渡口多处,现在仅存少数几个渡口。如今,在昌黎县西部修有两座通往滦县的滦河公路大桥,南部修有一座通往乐亭县的滦河公路大桥,两岸交通已经变得极其便利。
位于昌黎县城南偏西2公里处的饮马河,是县境除滦河之外的一条主要常年性河流。饮马河原名“蓦河”,亦即《汉书·地理志》记载的絫县“宾水”;其改称“饮马河”,当在唐朝以后,以相传唐太宗东征曾在此饮马而名。饮马河发源于卢龙县东部山区,全长44公里,由刘古泊村北流入昌黎县境,流经龙家店镇、十里铺乡、城郊区、昌黎镇、葛条港乡、团林乡、大蒲河镇等乡、镇(区)的不少村庄,在大蒲河村东注入渤海;境内长有34公里,流域面积为.8平方公里。饮马河入海口,现称大蒲河口,为昌黎沿海主要渔港之一。
饮马河亦属山溪性河流,上中游流经的主要为丘陵地区,坡降为7.9‰,系粗沙砾石河床。其下游入海河道,曾历经变迁。据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年)版《永平府志》记载,饮马河“源出卢龙县境桃花峪”,曾“至琉璃庄”(今名刘李庄),“合虹桥河”(今称贾河),“又东南至团林庄入七里海”,“其支一股由古河至陈家海口入海”,即由曾名“陈家海口”、“车海口”的赤洋口村东入海;后来,南流闭塞,改道由大蒲河口入海。饮马河的支流较多,在昌黎县境主要有贾河、东沙河、沿沟等;每到汛期,河水暴涨暴落,下游地势平缓而无堤防,河水时常漫溢。在20世纪70年代之初,昌黎人民对饮马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开挖了饮马河减河,并对贾河、东沙河、沿沟等支流进行了疏浚,现已多年再无水患之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