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不仅是英雄的城市
还是一座富有创造力的城市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代代流传的文化遗产
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勤恳恳的艺术工作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领略一下唐山评剧和皮影的魅力
唐山评剧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关外有“奉天落子”的称谓。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评剧产生于河北东部的滦县农村,年左右,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
莲花落是穷人行乞时的演唱艺术。或说唱吉祥如意的话,或演唱故事。解放前,滦南县境内的居民生活比较贫困,本县地近京城,受京都影响,县境乃“文学之邦,士大夫揖让进退,皆彬彬有礼,重然诺,尚气节,文字朴茂……”(《滦县志·序》),风气开化,民间文学发达。皮影、大鼓书、秧歌等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谚、民间故事也繁茂优美。勤劳勇敢的滦南人,依岁时风俗,各村多有唱影、说书、扭秧歌、演大戏的。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人们赏心悦目,养成了对艺术的爱好。莲花落作为乞食的艺术,紧迫时尚,从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秧歌、皮影、大鼓等艺术形式中吸收了许多营养,经过单口对口莲花落、拆出莲花落、唐山落子等阶段,逐步发展成评剧,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成兆才是第一个评剧剧作家,他编写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剧本,尤以年的《杨三姐告状》最为著名,久演不衰,成为评剧的代表剧目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魏荣元、马泰等。
在评剧中除了少数以说白为主的剧目(如《柜中缘》)之外,一般地说来,是以唱见长的。唱腔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评剧除在东北、华北广为流传外,中南、西北、西南的一些城市也有演出团体,它已成为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戏曲剧种。
想领略唐山评剧的魅力可以去滦南县评剧博物馆。
滦南是评剧的发祥地,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即是滦南人。评剧博物馆设有三个主展厅、三条辅助展线以及“成兆才大戏院”、“戏迷舞台”、“音像室”、“题字室”等相关辅助馆室。展览通过历史图片、说明文字、评剧文物和相关历史遗物等,展示和描述评剧的发展过程,清晰地绘制出评剧传承创新的艺术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