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相传年前后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县,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流传较广,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靳派乐亭大鼓第二代传人贾幼然在表演
何建春
何建春,年出生,河北滦南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唐山市曲协副主席,唐山市"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艺术促进会副会长。靳派乐亭大鼓第三代传人。在国家、省、市级表演中多次获得金奖。
何建春继承了靳派乐亭大鼓唱腔音乐旋律优美、节奏轻盈明快、韵味醇厚、板式结构严谨、行腔流畅、地方语言浓重的艺术特色,成为公认的靳派乐亭大鼓第三代传人,他的艺术成熟,特色鲜明,嗓音宽厚、洪亮、高亢,吐字清晰,行腔圆润,唱、念、身段表演俱佳,开靳派艺术新风。特别是男女对唱、伴唱、表演方面的创新,已是靳派艺术第三代传承人的重要艺术特征。
1故事简介
鞭打芦花是一个古老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属于二十四孝之一,主要讲述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休了李氏。但闵子骞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继母深受感动,遂对三个儿子一般看待。
鞭打芦花
乐亭大鼓《鞭打芦花》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