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中国远洋捕捞人员多遭威胁,近海渔

《当代水产》杂志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日前证实,中国渔船“鲁烟远渔号”3月14日在阿根廷渔场作业时,被阿海警船追赶数小时,后阿方开枪射击,导致船体进水并逐渐沉没。船上4名中国船员被阿海警船救起,其他28名船员被附近中国渔船救起,未发生人员伤亡。

事实上,我国远洋捕捞人员近年来已多次遭遇人身和财产威胁,此前也不乏人员伤亡的情况。这类事件频发背后的现实是,中国渔业企业已身陷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不得不到海外“开疆拓土”的窘境。

河北省滦南县南堡村渔民许爱发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每次出海打回来的鱼都很少,个头也比不上一二十年前。”在许爱发房前的空地上,晒着小鱼小虾,“晒干了,只能作饲料。”他说。

■河北省滦南县南堡村渔民许爱发抱怨现在打鱼越来越困难。

近海渔业遭遇“三面夹击”

“我们每天都要出海,捞些小鱼和螃蟹晒干后拿到市场上去卖,能捞到的鱼越来越少了。”北堡村渔民周建兴告诉记者。

北堡村所在的黄渤海区域内,由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压力,大规模滩涂围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片滩涂变成了盐池、水产养殖池、农田、休闲娱乐区或工业区。

著名鸟类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正旺对本报记者表示,渤海湾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渤海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非常担忧地看到,这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丧失。”

张正旺领衔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小组调查发现,无节制的围填海后,许多鱼、虾、蟹和贝类等重要海洋经济生物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被破坏,渔业资源延续困难。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海洋课题组的一份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国“渔业资源已进入严重衰退期”。

围垦滩涂发展经济的同时,渔业企业的船队和捕捞能力却在不断壮大,导致过度捕捞。

国合会海洋课题组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期,之后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持续大量增加,上世纪60年代末尚仅1万余艘,90年代中期就已达20余万艘。

由于捕捞船只数和马力数不断增大,加之渔具现代化,导致对近海渔业资源进行掠夺式捕捞,资源衰退加剧。

捕捞对象也由60年代大型底层和近底层种类转变为以鳀鱼、黄鲫、鲐鲹类等小型中上层鱼类为主。传统渔业对象如大黄鱼绝迹,带鱼、小黄鱼等渔获量主要以幼鱼和一龄鱼为主(占渔获总量的60%以上),经济价值大幅度降低。

环境污染则是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锐减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渤海三大湾之一的莱州湾是山东重要的滨海湿地分布区、产卵场及渔场。环保部门调查发现,年以来,莱州湾主要河流入海断面水质多为劣五类,面积约占整个海湾面积的30%,鱼卵仔鱼数量持续下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传统产卵场、索饵场、渔场功能受到破坏。

远洋渔业“大跃进”

近海渔业资源锐减,使中国的渔业企业把渔枪“瞄准”了丰富的远洋渔业资源。

年以来,我国远洋渔业进入“大跃进”时期,新建造专业远洋渔船达多艘。目前,我国远洋渔业船队中,船龄小于10年的渔船占远洋渔船总数近60%,24米至60米的中大型远洋渔船所占比重达90%以上。年,全国作业远洋渔船数量达到艘,总功率万千瓦,总产量万吨,总产值亿元,船队总体规模和远洋渔业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我国渔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全球海洋渔业第一大国。”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崔利锋说。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作业海域已扩展到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

在各省市远洋渔业中,山东省发展最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介绍,截至年6月底,该省具有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企业31家,远洋渔船发展到艘、总吨位25.9万吨、总功率46.6万千瓦。作业海域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19个国家的管辖海域。

“鲁烟远渔号”所属的烟台海洋渔业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nanzx.com/lnxxx/144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