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这位演员
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她的学生不仅有专业演员
比如星光大道周冠军王曼芝
北京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俪霏
厦门音乐学院毕业生陈贺
相声、评书演员王名赫
而且其中还有小学生
相信每年的教师节
她都能收到许多的祝福短信
她就是北京曲艺团著名铁片大鼓表演艺术家
被天津曲艺观众誉为“小王佩臣”的
王淑玲
王淑玲从小嗓音奇佳
喜欢唱唱跳跳的她
便去学习了声乐
在年的一天
当时在“新一代艺术团”中学习的她
被艺术团的副团长叫到了办公室
淑玲啊,我刚看到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正在招生,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你有没有兴趣?要不要去试一试锻炼下自己?
谢谢老师,我愿意去试一试。
正是这样的机缘
从没有接触过曲艺的王淑玲
便报考了位于天津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
到了考试现场一看
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都有
人数多而且竞争激烈
最终北京生源中也仅仅录取了4名
王淑玲凭借着多年练习声乐的功底脱颖而出
同时也是4人中唯一一名鼓曲专业
并且录取专业不是铁片大鼓
而是单弦
后来在学期汇报演出中
北京曲艺团和北京市文化局的领导
听到了王淑玲的演唱
认为她的嗓音非常适合学习铁片大鼓
(当时名为乐亭大鼓)
尤其当时铁片大鼓传承人才稀缺
这样一个好苗子可不能错过
王淑玲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从单弦专业转到了铁片大鼓
由此她与铁片大鼓正式结缘
也是多亏了当时领导和专家们的慧眼识珠
才有了咱们今天这位铁片大鼓名家
调整专业后的王淑玲
由铁片大鼓表演艺术家新韵霞老师教授专业课
这学的第一个唱段便是经典的《姜太公卖面》
后来也是因为这个唱段
让王淑玲与她的师父
魏喜奎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左上图)著名铁片大鼓表演艺术家新韵霞
(左下图)新韵霞老师辅导王淑玲及另一位学生
(右图)王淑玲演出照
年刚刚学习铁片大鼓3个月的王淑玲
在参加学期汇报演出中
完美的表演了新学的作品《姜太公卖面》
而在邀请来的专家中便有魏喜奎先生
魏喜奎先生听完王淑玲的演唱
眼前一亮
“这个孩子太好了!跟我年轻时候有点儿像,这孩子我得教,我得收这孩子。
而王淑玲也十分喜欢魏喜奎先生的表演风格
魏喜奎先生的唱腔与传统王派铁片大鼓的唱腔不一样
魏喜奎先生根据自己的嗓音进行了改进
好听得让王淑玲一下就着了迷
课余时间她便在楼道里进行练习
但由于那时正由新韵霞老师授课
她便没有跟随魏喜奎先生学习
但她们的缘分并没有因此而断
后来在新韵霞老师的教导下
也加上她每天“板不离手,曲不离口”
最终在尚未毕业时
就在天津市举办的“津门曲荟”比赛中
凭借演唱铁片大鼓《姜太公卖面》荣获“新苗奖”
也因此收获了“小王佩臣”这个名号
(图一)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
魏喜奎
(图二)王淑玲演出照
三年时间一晃过去了
还有一年王淑玲即将毕业
学校有心想让王淑玲留校任教
但从小在北京生活的她
觉得故土难离
同时也为了在舞台上有更好的发展
王淑玲最终婉拒了学校的邀请
放弃了优厚的待遇
于年回到北京
正式加入到北京曲艺团
北京曲艺团与北京曲剧团原为一家单位
王淑玲与魏喜奎先生的缘分又连在了一起
魏喜奎是真心喜爱她
一有演出活动经常会带上王淑玲
让她为整场演出开场
使她增加了不少的舞台经验
后来在一场演出中
后台闲聊时魏喜奎先生说
“我是特别喜欢淑玲这孩子,专业学的也不错,在她上学那会儿我就喜欢。”
“那你还不赶紧拜!”
关学曾老师的弟子陈凤祥对王淑玲说道
演出结束后魏喜奎先生回到家
与她的丈夫周恒聊起这件事
周恒老师说
“那孩子可好,我看过她的演出,科班出身,规规矩矩的,唱的也不错,你要收她挺好的。”
于是在年
王淑玲正式拜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魏喜奎先生为师
学习曲剧及含灯大鼓
实现了他们二人多年来的心愿
年
王淑玲与东方歌舞团作曲家吴华老师合作
历经三年
制作了首张王淑玲个人演唱专辑《乐亭调·春韵》
王淑玲说
““在制作这张唱片的时候,我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由于是第一次进棚录音,很不适应带上耳麦去唱,会找不到调,因为你觉得在里面听到的音调是准确的,但吴华老师在外面监棚所听到的音调是不准的。我后来又重复试了多遍,但都失败了,一边顾着声音,一边调动情绪,实在无法进入状态,那时我对自己很生气。”
当年租一个录音棚价格不菲
但为了让这来之不易的专辑做的精致
他们觉得录音状态不对就停
录的不好就重来
直到满意为止
不仅如此
他们还在唱腔和音乐、伴奏等方面进行了突破
在保留铁片大鼓音乐旋律的基础上丰富它
“如果原地踏步,那这个曲种就更没有发展了,本身传承的人很少,我和吴华老师在保留铁片大鼓的基本音乐旋律上进行创新,使它更加丰满。过程十分艰难,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经历,比如说一个一个的推敲唱腔,我们反复听取和研究了老先生的唱腔,再加上我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付出终会有回报
在这张CD出版发行后
立即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凡响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
北京交通台的多家栏目
相继推出了其中的曲目
使王派铁片大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群众的赞誉
年5月
王淑玲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
成功举办《放飞中国梦》铁片大鼓个人专场演唱会
在王淑玲录制个人专辑期间
对各类曲种都有些了解的吴华老师
却从没有听过铁片大鼓
于是他问王淑玲
淑玲,你唱的这个铁片是哪里的曲种?
这一下将王淑玲问迷糊了
我听老师说是河北唐山乐亭一带的,还有人说是平谷的,具体是哪的我也不清楚。
这不成啊,咱得寻根,寻到了根才能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
于是他们开始为铁片大鼓寻根
他们多次到达
唐山群艺馆、乐亭县、滦南县等地进行考察
并找到当地老艺人去询问
后来发现唱腔的旋律对不上
不过乐亭县的老艺人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王佩臣“王派”的乐亭大鼓,起源于北京平谷一带,你们可以去平谷找找看。
最终在平谷他们寻到了根
原来铁片大鼓是由平谷调演变而来
后来平谷文化馆、平谷文委对平谷调进行了申遗评定
在年平谷调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左图)著名铁片大鼓艺术家王佩臣
(下图)王淑玲演出照
年王淑玲决定继续深造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由姚雪芬老师教授
学习了《风雨行》和《名家名段京韵情》
(左图)著名铁片表演艺术家姚雪芬
(右图)王淑玲演出照
有了名师的指导
再加上她自己的努力
使得王淑玲在铁片大鼓上的造诣越来越高
成为了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
但在努力的背后
她也失去了很多
有一次天津电视台邀请学校的学生录制唱段
王淑玲不出意外的被选中参加录制
但就在录制时
她突然接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
“赶回北京见父亲最后一面,那录制怎么办,马上就要上场了根本无法找人替代。同时也是给学校、给老师、给电视台添了麻烦。
思虑再三
王淑玲决定忍住悲痛将唱段录完
一下台她便赶忙连夜坐车回北京
等她到了北京
父亲已陷入深度昏迷
只剩下一口气
天一亮便故去了
有人说王淑玲父亲的这最后一口气
就是为了等女儿回来
没有在父亲临终时跟他说上两句话
成为了王淑玲一生的遗憾
如今王淑玲已与北京曲艺团一起走过27年的风雨历程
从事曲艺事业多年的她
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文章的一开始
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过
王淑玲老师现在有不少学生和弟子
(左上)王淑玲与弟子陈贺同台演出
(右上)王淑玲与弟子王俪霏同台演出
(左下)王淑玲与弟子王曼芝、陈贺后台合影
(右下)王淑玲学生
与此同时她也收获了许多荣誉和奖项
年《北京颂歌》曲艺比赛荣获新作品优秀表演奖。
年国庆五十周年北京鼓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年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荣获最高奖“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年第二届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荣获“第二届华鼎·中国曲艺最佳表现女演员”荣誉称号。
年天桥杯鼓曲邀请赛荣获金奖。
年带领徒弟陈贺参加首届京津冀古曲邀请赛演唱原创铁片大鼓真心荣获金奖。
年“中国梦”全国优秀曲艺节目推送活动荣获三等奖。
年第二届“艺韵北京”北京市群众曲艺大赛中荣获文化报第17届群星奖北京赛区入围作品名单。
年年度潮白河文学艺术奖荣获二等奖。
入选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
(滑动查看下一张)
王淑玲有一个愿望
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将铁片大鼓不断发扬和传承下去
让更多的人喜爱它
王淑玲先后到
法国、荷兰、比利时、台湾等地
进行艺术交流
同时她还在不断突破创新
在出访国外的演出中
她与崔琦老师创作出了
讽刺当代社会问题的作品《怕》
现在这个唱段已成为了她的保留曲目
您要是想听王老师的现场演出
记得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