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人尽人皆知:公案桥既是古桥名,又是联合村名之旧称。“公案桥”,作为联合村名,包括姚庄、王庄子、党庄、董庄、马庄、曹庄、杨庄、碾上八个自然村。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奉命迁此立村,各自然村自有名号,因临近之小青河上有闻名遐迩的“公案”桥,故合称“公案桥”。新中国成立后规范行政区划,董庄、马庄合为一个行政村,称董马庄;曹庄、杨庄、碾上合为一个行政村,称曹杨碾。年地名资料更新,“公案桥”作为旧地名存史不称。姚庄、王庄子合为一个行政村,称姚王庄。民国年间及其以前,上述八村对外均称公案桥人。民国二十六年《滦县志》载,清乾隆乙卯科进士、奉天府教授杨开基称“邑之公案桥人”。其祖籍实际是杨庄人。
《滦南文史资料》第二辑《古桥始末》对“公案”桥有简要记述:“公案桥,又名弓案桥。坐落在乐胡公路姚王庄村中,跨越青河,为东西走向,元代已存,桥长不详。重建于年(光绪九年)。九孔,长27米,为青石拱桥。”祖辈口口相传,公案桥“桥面中平,两端缓坡而下,状似公案”。仅就其造型与结构,两说不一致。按其桥名分析,似后者才名副其实。《古桥始末》所言“青石拱桥”若非“公案”桥,那么公案桥又在哪里?此似成为一桩“公案”。解决此桩“公案”,且听下回分解。
经过深入采访调查,年主持拆“青石拱桥”的老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