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随笔·诗文·方志
滦南县程庄镇有个村叫庞各庄。虽然名为庞各庄,但这个村子却没有一家姓庞的。这是什么缘由呢?其中有个传说。
(作者张浩洪照片)
在清朝光绪年间,这个村有一个姓庞的人,在朝里做官。平常回家时,骑马坐轿,随从前呼后拥,真是八面威风。由于家中非常富有,使奴唤婢,人们都习惯叫他庞员外。庞员外家里地有百顷,富有五车,全村的人几乎都给他家当长工。
有一年,他在盖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口铁锅。此锅不大不小,和家中做饭的不相上下,不同的是特别轻俏,明光锃亮,庞员外感到很是奇怪,谁把锅埋在这里呢?他翻来覆去地端详,忽然发现锅底上有一行小篆字。此字一般人根本不知,他因是个学士出身,在朝里为官多年,很有学问,一看便认识,上面写着:“宝锅一口,送给贵人。烧火做饭,总吃总有。”这下子庞员外高兴得不得了,他想,这是神明庇佑,赠送自己一口宝锅,有了它,就有吃不完的饭菜,何必还去朝里为官?在皇帝跟前,任人家吩咐使用,不定哪次行动不周,出了差错,不是丢官,就是没命,不如告老还乡。想到这里,第二天就去了北京,面见慈禧太后,言说自己年事已高,行动多有不便,自己意欲回家,请老佛爷准许。慈禧太后这天正在高兴头上,没有多想,大笔一挥,就批准庞员外退休回家了。
回家以后,庞员外每每想起这个宝贝,就拿出来看上一眼,看归看,就是一次也没有舍得使用。
一天,朝廷的使者一行众人到州县办事,从庞各庄这里路过,因和庞员外曾同在朝中为官,就顺便来看望一下。庞员外当然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吩咐家人置办好酒好菜,为了炫耀,从自己的屋中特意拿出宝锅。庞员外的妻子非常诧异,问他这么多人,拿这么个小锅做什么?还是烧大灶吧。庞员外笑着告诉他,你哪里知道这里的奥秘,只要做一个饺子,烧一锅开水就行,不用担心够不够吃。妻子按着他的吩咐去做,真的包了一个饺子,而后,放在烧开了水的锅里。时间不大,这个饺子煮熟了,就招呼人来捞,结果,饺子捞上一个上来一个,接连不断地不断涌现。捞饺子的起劲捞,锅里的饺子就猛地上,没用一袋烟工夫,整整地捞出了十二大盆。在场的这些官员哪里见过这个,都感到格外新奇,边吃饭,边议论,一个个吃饱回去以后,马上有人向慈禧太后奏说了此事。慈禧是一国之主,手里都没有这个宝贝,岂容下边臣民使用?于是,马上派使臣到庞员外家,要他立即将宝锅献给老佛爷。
庞员外见老佛爷派人前来要宝锅,直吓得目瞪口呆,他非常懊悔当时自己的炫耀之举,如果不拿出来,谁能知道?这不是“菜刀刮胡子——没事儿找事儿”吗?他实在舍不得交出。于是,撒谎说昨晚锅已丢失,待找到后再献给老佛爷。来人带着满腹狐疑,回去向慈禧太后禀报,慈禧立即又派了许多兵丁,来到庞员外家搜查,结果很快查了出来,连同庞员外一起带到京城。慈禧一见怒火冲天,庞员外已经犯了欺君之罪,马上吩咐将他推出午门斩首,并责令满门抄斩,一个不留。结果,一家人都死于非命。
当然,这样说也不确切,庞员外有一个孙子就逃过了厄运,因为他当时到南边远离家乡几十里的常旺庄(现属坨里镇)走亲戚,正好幸免于难。有了这事,他再也不敢回原村,就在常旺庄安家落户,繁衍后代。皆因于此,庞各庄就一个姓庞的也没有,而常旺庄倒有了庞姓之人。□张浩洪
---End---
作者张浩洪简介:张浩洪,年生,河北省滦南县东八户村人。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滦南县地方志办公室业务特聘咨询。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曹操》《套路》,长篇历史读物《曾国藩智慧微博》,文集《文海弄潮》,与人合著文化人物丛书《文海遴贝》《滦河流域历代名人》等书籍。各种文体文章多篇散见于国内外报刊杂志。其中散文《路上的婆婆英花》《又到风筝放飞时》分获年、年全国散文大赛、“华夏情”全国散文赛二等奖。回忆文章《难忘当年“卫星田”》获年“作家文摘”“忆往事”征文三等奖。
文章荐读:
葛恒│乾隆年间,滦南出了个御前侍卫,他叫杨德润葛恒│滦南有人当过张学良的掌柜,他叫庞巨丰张浩洪│滦南县任各庄的传说张浩洪│滦南喑牛淀的传说贾志勇│滦南域内,油光鱼的传说是这样的张浩洪│你可曾听说,在滦南县域,有三种与山西移民相关的现象传说吗?张明贺│滦南青龙河,有一个“小青龙大战王八精”的传说张浩洪│滦南县守盐庄的传说张浩洪│滦南县染各庄的传说运营者简介:贾志勇,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地方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有小说、诗歌、散文、时评等见诸纸媒网媒。更多文章请长按下图,前往图中包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