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研究生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语言学系研究生论坛No.

时间:年5月16日(周四)9:30-11:30

地点:语言所大会议室

主持人:唐正大(副研究员)

主题报告一: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的文白异读

报告人:邓婕(博士后)

主题报告二:河北唐山秦皇岛方言的儿化变调现象

报告人:沈丹萍(博士后)

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的文白异读

邓婕

关键词:

湖南泸溪乡话文白异读语音层次

提要:泸溪县在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的东南方,位于沅江中游,在东经°40′—°14′,北纬27°54′—28°29′之间。东邻沅陵、辰溪两县,西连吉首市,北接古丈县,南接麻阳县,西南与凤凰毗连,是湘西州的“南大门”。总面积.5平方千米。乡话在前后两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中被列为未分区的非官话方言。

许多汉语方言都有文白异读现象。乡话作为一种未被分区的非官话方言,也存在复杂的文白异读现象。本文判断乡话文白异读的方法,参照张振兴(、)对闽语漳平(永福)方言的处理方式。

(1)文白异读是指意义上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读音,具有相同的来历,即在《切韵》系统里具有完全相同的音韵地位(张振兴:)。例如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腐”字一读[fei53],可以作单音词,词义为腐烂、坏、乱,也可以用在多音词里,“~鱼腐烂的鱼

~话坏话

~事没做好的事

~讲乱说

~直烂直,形容性格非常直爽

~蛤蟆大蟾蜍”;又读[fu42],只能用在多音词里,“豆~

~败

~竹”,这两个读音都来自《广韵》上声虞韵扶雨切。根据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的文白层次,笔者认为“腐”的白读音是[fei53],文读音是[fu42]。

(2)文白异读虽然在意义上有关联,但并不相同,就是说在口语里一个字文白的不同读音在具体词汇里一般是固定的,不能替换的(张振兴:)。还以“腐”为例。“腐鱼

腐话

腐事

腐讲

腐直

腐蛤蟆”只能说[fei53?i?55

fei53tsa24

fei53kai53

fei53t?i?55

fei53vumo21]都读[fei53],不能读成[fu42]。

(3)文白异读又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下面再举一些例子,先列文读音,后列白读音:

(4)文白异读还是一种系统的又音现象,指的是《切韵》系统的一类音(如一个声母或一个韵)在今方言里有两种不同的分化方式,其中一种是文读,另一种是白读(张振兴:)。以匣母字为例。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常用个匣母字里,主要有[v-d?-?-k-x-?-]几种读法:

[v-]9字,如:和vu~牌

鬍vu胡子

壶vu

湖vu~南

瓠vu~瓜

[d?-]3字,如:咸d?i?~淡

现d?i?~铜钱:现成的钱

眩d?y?24脑牯~:头晕

[?-]19字,如:瑕?iɑ24~疵

厦?iɑ53偏~:偏房

夏?iɑ53立~

[k-]3字,如:械kɑi机~

解kɑi~放/kɑ53~衣:脱衣

合kuɑ24做一~:交合;在一起

[x-]56字,如:河x?24~溪:泸溪地名

祸x?53惹~

[?-]17字,如:河??~边

喉?ɑ~头骨:喉咙

[]18字,如:害uɑ24~人

狭?24

旱o?24

匣母字里有6类对立的异读字:

比照上面的单字音使用的词汇环境,我们认为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古匣母字读[x-?-]声母的是文读音,读[v-d?-?-]声母的是白读音,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异读。

(5)确定文白异读时,注意区别了同形异音字、训读字。例如:长(直良切)衣袖~颗:衣袖长点

长(知丈切):~高了。

主要参考文献:

陈晖湖南泸溪梁家潭乡话同音字汇,《方言》第4期。

李荣我国东南各省方言梗摄字的元音,《方言》第1期。

李荣语音演变的例外,《中国语文》第2期。

瞿建慧湖南泸溪(白沙)乡话音系,《方言》第2期。

沈明湖南道县土话音系,《方言》第2期。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修订本)》,(北京)语文出版社。

王洪君《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邢向东陕北吴堡话的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语言研究》第1期。

熊正辉南昌方言的文白异读,《方言》第3期。

张振兴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一),《方言》第3期。

张振兴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二),《方言》第4期。

张振兴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三),《方言》第1期。

赵日新李姣雷湖南沅陵清水坪乡话同音字汇,《方言》第2期。

河北唐山秦皇岛方言的儿化变调现象

沈丹萍

关键词:

儿化韵,儿化变调,儿化调,古浊平字

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河北唐山秦皇岛方言中的儿化韵。从儿化韵尾的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卷舌型和平舌型。平舌型儿化韵与儿化变调无关,本文不讨论。卷舌型儿化韵根据基本韵母分合关系的不同又可分为北京型、唐山型、秦皇岛型以及滦县型四种,其中只有唐山型和滦县型儿化韵具有儿化变调现象。在儿化韵的基础之上,讨论该地区儿化变调现象,分析儿化调的成因和本质。

“儿化变调”指前字儿化后失去原来的声调,变得跟单字调系统里已有的某个声调相同。在唐山秦皇岛方言中具体表现为:来自于古浊平(含全浊入)的字,儿化后,声调变得跟原本平声的单字调不相同,而跟上声单字调相同的现象。

本文还讨论了平声不分阴阳的三调方言,在组合相同的轻声词中,轻声后字调值不同,由此可以有效地区分古来源的现象。

我们认为,唐山秦皇岛方言的儿化调保存了该地区古浊平字早期的调值和调型信息,其演变顺序应当是:

(1)古浊平(含全浊入)字早期的单字调,暂拟为[*];

(2)古浊平(含全浊入)字后加儿尾,单字调裂化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由前字承担,后半部分由儿尾承担,连调调式为42+13;

(3)古浊平(含全浊入)字与儿尾进一步融合成儿化韵,前字的调值和儿尾的调值发生组合,暂拟为[*4];

(4)古浊平(含全浊入)字的调值与儿尾的调值和进一步发生融合,最终形成儿化调[]。

主要参考文献:

曹志耘南部吴语的小称,《语言研究》第3期。

蒋平沈明晋语的儿尾变调和儿化变调,《方言》第4期。

宋劲庞饶阳方言的轻声前变调与音系推导,《语言研究》第4期。

孙景涛连读变调与轻声产生的年代,《方言》第4期。

沈明晋语里残存的“儿[n]”缀,《方言》(待刊)。

王辅世河北滦南话的声调,《语言研究》第1期。

魏钢强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方言》第1期。

邢向东神木方言的儿化变调,《方言》第1期。

徐世荣北京话里的两类特殊变调,《中国语文》第2期。

赵日新徽语的小称音变和儿化音变,《方言》第2期。

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儿尾词的语音变化(一),《方言》第4期。

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儿尾词的语音变化(二),《方言》第1期。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nanzx.com/lnxxw/119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