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诚信故事分享澎湃在线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
                            

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更是当代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人生价格的道德基石。古往今来,人人都是提倡诚实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只有有了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分享皇甫绩守信求责的故事。

故事一则

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因此格外疼爱他。外公叫韦孝宽,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外公是个很严厉的人。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如果无故不完成作业,就要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就忘记做老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孩子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觉得皇甫绩最小,平时很听话,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皇甫绩没有被惩罚,都很高兴。但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按照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绩就找到哥哥们,由他们代替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大家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哥哥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皇甫绩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品质,不是通过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就能检验得出的。它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以诚信开出生命灿烂的鲜花吧!

故事二则

从记事起,《商鞅立木》《尾生抱柱》《季札赠剑》等就是父母最爱讲给孩子的睡前故事。而寓言故事《狼来了》中,那个因为自己的谎言,最终葬身狼腹的放羊娃也成了幼年记忆里最具震慑力的反面形象;

后初识字,《千字文》《弟子规》等成了孩子的家庭蒙学教材,“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等句子,至今记忆犹新;再渐成长,“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又成了孩子游戏过程中随口可出的经典;终至成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生神”(《荀子》),“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大学》第四十二),“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等,这些关于诚信的传统美德铸成了我们坚实的道德之基。而我们,真正理解“诚信”二字,则始于家人的言传与身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无数的事实证明,家庭是孩子品德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石。为此,身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要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孩子学习、效仿的对象,对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对孩子的诚信教育,依然应始于家庭,让家长成为孩子诚信教育的引路人,让诚信继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积淀与传承,使其最终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道德之基。

内容转自:滦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nanzx.com/lnxyy/16449.html


当前时间: